润滑油(脂)使用中易产生的几个误区

    误区一:发动机润滑油变黑,表明发动机润滑油已失效

    有些驾驶员及维修人员认为,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中变黑是其失效的表现。实则不然,在发动机技术状况正常,所用燃料及润滑油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,使用中的发动机润滑油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黑是正常现象。这是因为:a.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混溶在润滑油中;b.润滑油在很高的温度下工作,发生自然氧化;c.润滑油所具有的较强的清净分散能力将润滑油中的氧化物、胶质、沥青质溶解或分散在油中;d.摩擦组件产生的金属粉末混溶在润滑油中。

    以上这些物质的数量随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多,颜色也必然逐渐加深变黑。因此,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期内变黑不是其已失效,而正是其起清洁、润滑、降温作用的表现。

    误区二: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

    有些驾驶员和车辆管理人员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,即: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,润滑油的牌号(100℃时运动粘度的数值)越高越好。其实,这种认识是不对的。润滑油的粘度大小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、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大。润滑油的粘度受牌号和温度影响较大,在保证润滑条件的前提下,应选择使用低粘度润滑油,这样对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消耗,增大输出动力,降低油耗有明显效果。国内外研究表明:润滑油粘度(100℃时运动粘度)降低1平方毫米/秒,大约节约燃料1%-3%,所以,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,燃料消耗也多。机件磨损又如何呢?事实证明:润滑油粘度超出规定要求,也会使机件磨损增加。因为机件磨损约2/3产生于起动时,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,在低温下起动时,由于粘度变得过大,流动缓慢,当摩擦表面残存的润滑油消耗殆尽后,由于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,因而会使机件磨损增加。

    多级润滑油节能产品对节省燃油和改善冷起动性能有一定效果,与同粘度的单级润滑油相比,可节油3%-4%。因此,在选择润滑油粘度时,一定要注意合理选用多级、低粘度润滑油。

    误区三:润滑油加注越多越好

    许多驾驶员认为加注润滑油越多越好,常常是超过规定的刻线,这样就不会因缺润滑油而发生故障了。殊不知,汽车齿轮传动机构均为油浸式,润滑部位的机件常在高温、高压、高速等情况下工作,润滑油过多时,箱体内压力增大,搅拌阻力增加,会导致油封破裂而漏油,散热速度减慢,机件温度增高,车况逐渐变差,不仅造成能量损失,而且容易发生事故。因此,加注润滑油量一定要以达到规定刻线为准。

    误区四:高档车一定要选用进口润滑油

    有些驾驶员和车管人员认为,高档车造价高,而进口润滑油质量好,使用进口润滑油更安全、更保险。其实不然。评价润滑油质量好坏不是看其广告宣传的力度,而是要看其质量指标以及实际使用效果。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进口润滑油大多是国外公司同我国合资生产,这些润滑油大多使用国产基础油、复配添加剂在国内调合生产的,而国产恒运、长城高级润滑油使用国产优质基础油、复配进口添加剂在国内调合生产,其产品质量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。恒运牌高级润滑油还被选为1996年-1998年中国汽车拉力赛比赛用油。由此可见,国产高级润滑油的质量也属一流,因此高档车应根据其工作条件和技术指标、技术性能选用相应质量的国产或进口润滑油,而国产和进口润滑油的价差是不言而喻的。

    误区五:轮毂轴承润滑采用满毂润滑

    大部分驾驶员和车辆维修人员在维护保养汽车轮毂轴承时,往往都把轮载毂内腔填满润滑脂,认为这样就能使轴承得到充分的润滑,即所谓“满毂润滑”。实验证明,空毂润滑与满毂润滑效果相同。空毂润滑不仅可以减少轴承的滚动阻力,还可减少润滑脂的消耗。另外,润滑脂过多妨碍轴承和轮毂散热,受高温而融化的润滑脂因过多而渗入制动鼓内,还会导致汽车制动时打滑,使制动效能下降。

    误区六:浸煮润滑离合器分离轴承

    国产汽车离合器大多采用封闭式侧压滚珠分离轴承,所选用的润滑脂大多为钙基润滑脂和钙钠基润滑脂。大多数维修人员在对分离轴承实施润滑时,采用把润滑油和润滑脂各50%加热熔化后将分离轴承放入油中浸煮,使其灌满后再进行冷却的办法。这种做法虽然完成了加注任务,但效果不佳,因为加热会使钙基润滑脂的组织结构破坏,使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下降,导致分离轴承过早地磨损,缩短其使用寿命。正确的方法是利用加注器进行加注。另外,不同种类的润滑脂不能混用,否则,由于其化学成份不同,混合在一起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,降低甚至失去润滑作用。为了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,汽车用脂部位最好使用锺基润滑脂,因为这种润滑脂的热安定性、耐水性、化学安全性等都优于钙基润滑脂。 

关闭本窗口